康恩貝集團
-
康恩貝金康藥企品牌年度服務
金康醫(yī)藥品牌策劃設計
國家電網
-
同國家電網多家公司進行品牌宣傳項目合作
PPT策劃設計,系列叢書設計出版,各種宣傳物料設計
西子清潔能源裝備制造股份有限公司
-
杭鍋集團更名西子潔能品牌升級VIS全案
品牌更名升級,品牌VIS全案
杭州西湖龍井茶葉有限公司
-
貢牌西湖龍井茶品牌包裝升級全案策劃設計
品牌升級全案策劃設計
寧夏六盤珍坊生態(tài)農業(yè)科技有限公司
-
六盤珍坊品牌升級全案策劃設計
品牌全案(調研,策劃,設計,包裝,傳播)
中國農業(yè)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杭州分行
-
農業(yè)銀行杭州分行系列主題活動策劃執(zhí)行
活動策劃執(zhí)行
孫云豐2004年進入百度,從之前普通的包裝材料推銷員變身成為百度的產品經理。通過之后8年的努力,他最終躍升為百度首席產品架構師,并成為代表最核心團隊的“fellow”級人物。這歸功于他每天花十幾個小時與搜索引擎的產品和用戶習慣打交道,讓自己成為不折不扣的“網蟲產品包裝設計”。
現在百度用戶體驗部已經有190多名員工,而其他研究、開發(fā)、運營的人員同樣也是提升用戶體驗的一分子。孫云豐說,百度的用戶體驗是整個系統(tǒng)的事。正如百度遵循“簡單”的企業(yè)文化,百度研究用戶體驗的核心原則便是“簡單可量化”。
可用、易用、愛用
《中歐商業(yè)評論》(以下簡稱CBR):用戶體驗這個概念從來沒有一個清晰的解釋,百度對這個概念是怎么理解的? 孫云豐:我們對用戶體驗有自己的理解,概括來說,可以分成三個層次:可用、易用、愛用。
可用是指用戶對產品核心價值的獲得狀況,易用是指用戶獲取核心價值過程中花費的代價,愛用是指用戶對產品的情感偏好狀態(tài)。例如在百度搜索,用戶輸入一個關鍵詞,有沒有獲得他想要的結果,這是可用性的體現;搜索結果頁上,關鍵詞用醒目的暗紅色來顯示,使用戶可以快速地定位信息,這是易用的體現;用戶覺得百度簡單可依賴,喜歡什么事都百度一下,這是愛用的體現。
這三個層次不是并列的。實際上,如果可用性沒有解決,那么易用和愛用是無從談起的。如果一個產品很難用,要閱讀成堆的操作說明書才能上手,也很難讓人產生美好的感覺。
在百度,可用相關的問題,主要是產品和技術團隊負責;易用相關的問題,主要是用戶體驗和產品團隊發(fā)揮主導作用;而愛用問題,用戶體驗和市場推廣部門會發(fā)揮更多的影響。這里說一下用戶體驗部門。它也叫UX,主要負責圖形圖像設計(GUI),交互設計(UI)和用戶行為研究(UER),是用戶體驗相關的核心團隊之一,但不是對用戶體驗負責的唯一團隊。
這樣分解,主要是為了讓大家對用戶體驗這個問題的理解更清晰,職責更明朗。實際上,百度用戶產品部門有一句格言,叫做:“用戶體驗是一個完整的過程?!币馑际钦f,產品的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,都會對用戶體驗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;用戶體驗問題,既要見樹木,更要見森林。對用戶體驗效果通盤負責的,通常是所謂的產品經理。
CBR:中國企業(yè)都在談用戶體驗,中國企業(yè)做好用戶體驗要注意哪些問題?
孫云豐:第一,公司領導人必須發(fā)自內心地重視用戶體驗。如果他不重視,下面人就沒法干了。領導人的重視,會幫助企業(yè)形成一個重視用戶體驗的文化。在百度就是這樣的。從李彥宏到一線員工,從用戶產品部門到商業(yè)產品部門,大家在討論產品問題的時候,都有相似的用戶體驗認知標準。這樣一來,問題就比較好解決。
第二,光領導人重視還不夠,用戶體驗相關的關鍵團隊之間,有怎樣的分工和協(xié)作機制,有怎樣的團隊互信氛圍,是極端重要的。研發(fā)說這個很重要,要立刻做,產品說這個優(yōu)先級不高,先放一放。矛盾沖突總是會有的,關鍵是怎樣圓滿地解決。
第三,用戶體驗改進是一個很技術的活兒,需要方法論,需要日積月累的實踐,紙上談兵沒用,指望一朝變天也沒用。不同產品,不同行業(yè),用戶體驗的關鍵點和模型都可能不同。比如搜索和SNS就差異巨大。很難一招鮮。
CBR:的確很多企業(yè)都會面臨您說到的三個問題,尤其對于第一點和第二點,感覺拿捏尺度較難。百度在這方面遭遇過哪些矛盾?如何化解?
孫云豐:對用戶體驗問題,CEO和產品經理的意見不一致,研發(fā)和產品的看法不一致,商業(yè)部門和用戶部門的觀點不一致。這種事情在百度也是常態(tài)。
要化解,首先是從文化和價值觀上著手。我們叫“簡單可依賴”。大家聚到一起,是來做事的,不是來抬杠和爭權奪利的。每個人都會很平等直接地表達自己的看法,不會藏著掖著,也不用擔心被打擊報復。這是基礎,接下來才是方法。
借用一句名言,“除非你是上帝,否則請用數據說話”。這是化解矛盾沖突的殺手锏。大家目標是一致的,即便手段有分歧,也屬于人民內部矛盾,一擺事實和數據,就OK了。
大家在數據和事實面前是平等的。這方面李彥宏是楷模。他對產品體驗的意見和建議,只是比較重要的參考,團隊會相對重視。如果對老板的意見不認可,產品經理會出具有說服力的數據和事實依據,不會盲從。這樣的事情很正常。團隊之間也是一樣。在有分歧的時候,如果邏輯演繹不頂事,那就快速地上線實驗。定好量化評價指標,兩個方案都抽樣測試一下,看數據反饋再下判斷。實驗成本越低,迭代速度越快,這種事情就越司空見慣。
商業(yè)利益和用戶體驗的沖突也很常見。很多網站頁面上有大量廣告在飄,或者砰的彈出某個帶聲音的視頻,很影響用戶體驗,這個沖突很現實。百度比較幸運,因為它有相對理想的商業(yè)模式。商業(yè)推廣如果相關性不好,那么轉化率就低,客戶就不買賬,進而減少投入,于是營收反而降低。商業(yè)推廣如果大量損害用戶體驗,導致用戶用腳投票,市場份額下跌,那么商業(yè)收入也會降低。這使得商業(yè)部門和用戶部門,能大體地站在同一個戰(zhàn)壕里。此外,商業(yè)推廣策略或者樣式的改變,我們都會做實驗。這個實驗不僅看收入變化,也會看用戶體驗影響。大家都是互相依存的兄弟。
CBR:通常哪類企業(yè)會更加關注用戶體驗?
孫云豐:總體上說,那些提供免費服務,用戶要頻繁使用,又沒什么遷移成本的企業(yè),會把用戶體驗放在很核心的位置上。比如搜索引擎,用戶一旦發(fā)現不好用,馬上就會換成其他的。但買個電冰箱就不一樣,買都買了,錢都花了,不好用也只能湊合了。
再比如電商,商品價格通常是最關鍵的,物美價廉是通吃的法寶。還有的行業(yè),產品同質化,業(yè)績好壞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銷售,那么企業(yè)的政策就會往營銷、銷售這邊傾斜。所以每個公司對用戶體驗的重視程度差別很大,取決于它的競爭能力依托于什么。
用戶體驗絕不是“虛的”
CBR:百度研究用戶體驗并用于創(chuàng)新,有哪些主要的方法和路徑?
孫云豐:首先是開發(fā)人員的個人經驗、知識積累、直覺體驗以及競品參照等。有經驗的產品開發(fā)人員,通過直觀的決策判斷,往往可以快速敲定一個能達到75分樣子的baseline,推進上線?;ヂ摼W產品開發(fā)的特點,就是在用戶使用中不斷迭代改進,不需要等待完美再放出。
接下來,就是最關鍵的手段,通過用戶行為數據分析,來建立量化的用戶體驗模型,并以此來指導產品的用戶體驗分析和改進。一個功能升級,經常會被問到一個問題就是:你憑什么說這個版本比上一個版本用戶體驗更好?用戶需求滿足的行為特征是什么,用戶失望放棄的行為特征是什么,用戶為解決問題花費了多少代價,等等,這些用特定的機器算法去捕捉識別,然后就可以做出基于大規(guī)模數據分析的用戶體驗測算,定位關鍵問題,并確定下階段的努力目標,然后進入迭代循環(huán)。
如果上述手段不易解決,就落實第三個辦法:線下的用戶研究,比如焦點小組,眼動實驗,調查問卷等。傳統(tǒng)企業(yè)會很依賴這個手段,因為東西一旦出去了就沒法改了。但在互聯網行業(yè),除了像軟件這樣的服務會很依賴線下的用戶研究之外,在線業(yè)務通常是將線下的用戶研究作為一種有價值的補充。
CBR:互聯網企業(yè)做用戶體驗的流程比較類似,宣傳海報設計百度的主要優(yōu)勢在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?
孫云豐:最主要在數據分析的環(huán)節(jié)。我們有相對成體系的方法論,有積累多年的平臺和工具,可以快速地進行數量化決策。用戶體驗改進工作,度量是關鍵。大膽假設,小心求證。
以前陣子貼吧的頁面改版為例。最大的變化是把“一樓”的內容直接呈現出來,全球沒有一個論壇是這么做的。對我們來說,這種創(chuàng)新的風險是非常高的。我們在數據分析上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。從想法提出到最終上線,實驗工作持續(xù)了半年多,最終數量模型反映出新版貼吧的用戶體驗有了大幅的提升,即便有一些反對的聲音,但我們仍是堅決地全流量上線了。
當然也有失敗的案例,這時數據分析可以能幫助我們盡快調整、避免更嚴重的走偏。例如我們曾經對百度的網頁搜索做過一次小創(chuàng)新。當時我們發(fā)現,很多用戶要找的答案在百度的結果排序中不是排在第一位,甚至在第七第八位。于是我們就在結果旁邊做了一個按鈕,用戶點一下按鈕就能置頂,這樣下次訪問就很簡單了。但上線后才發(fā)現,這個功能的用戶使用量非常小。后來通過數據分析我們發(fā)現原因在于:第一,網頁搜索的登陸用戶比例很??;第二,很多用戶不知道那個小按鈕是干嘛的,根本不會點。數據一旦不好,我們立即把這個功能藏到菜單的“高級”里了,也就意味著失敗。
其實,做用戶體驗改進,失敗的概率也是很高的,關鍵是試錯必須可控。我們會設定明確的目標和預期,有明確的可量化方式,以確保對效果的度量,不能上線后不知道好壞對錯就扔在那兒。這是一個原則問題。
CBR:產品KPI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,如產品、運營、宣傳等。究竟如何考評不同部門的作用和業(yè)績?
孫云豐:這可以通過目標分解,建立量化的分支指標來解決。運營等動作,是會對用戶產生直接或間接的行為影響的,進而影響到核心指標的變化。這些行為影響與核心指標之間的關聯,行為影響如何跟蹤和分析,就是業(yè)績考評的要點所在。
以產品和運營為例。大家共同的核心業(yè)績指標比方說是獨立用戶數。我們通過分析每一個新用戶的生命周期曲線,從初次訪問,到回訪和轉化,就可以勾勒出整個產品的用戶變化圖譜。通過監(jiān)控和分析這樣的運營圖譜,我們可以計算不同工作對于產品核心指標的影響。
百度的挑戰(zhàn)
CBR:百度在中國的搜索市場占有率一直很高,這種幾乎處于壟斷地位的狀態(tài),是否會影響百度的創(chuàng)新動力和速度?
孫云豐:不會。李彥宏有一句話,叫做“百度離破產只有30天”,我們的危機感非常強。IT行業(yè)瞬息萬變,互聯網領域就變得更快了。不久前還炙手可熱的digg.com,轉眼就以50萬美元的白菜價出售了。移動互聯網的崛起,更是一種顛覆性的力量。百度現在最大的挑戰(zhàn)就來自無線。我們在 PC那邊唱戲唱得紅,在無線終端上還能唱得那么紅嗎?這是很現實的問題。另外,即便從PC角度,競爭對手也非常多,如何才能遏制它們,讓市場份額不丟失,也很重要。例如一些做瀏覽器的公司也在做搜索,360現在瀏覽器就占了大約30%的市場份額,如果百度的用戶體驗不行,用戶就不一定用百度,瀏覽器推薦什么就用什么,那我們估計就要天天睡不著覺了。包括李彥宏,他在互聯網的關注上投入時間非常多,可以說是中國CEO里TOP3的。
CBR:那么百度在用戶體驗的管理上還有哪些挑戰(zhàn)?哪些需要調整?
孫云豐:最大的問題是在業(yè)務快速擴展的過程中,新員工成長跟不上業(yè)務發(fā)展速度。我們會經常發(fā)現在用戶體驗層面的不少問題,很頭疼。指導力量是很寶貴的,好比原來一瓢水,幾棵苗子喝;現在三瓢水,一百棵個苗子喝。這是我們面臨的最大挑戰(zhàn)吧。更多的通過社招和投資并購的方式獲取合格人才等,都是在調整的思路之中吧。
CBR:針對一個負責用戶體驗的管理者,要注意哪些才能把用戶體驗研究好?
孫云豐:第一就是要有足夠的熱情和努力,足夠的時間投入。在互聯網這么多變的行業(yè)里要想成為差不多的“專家”,起碼要深耕6年,前3年入個門,再3年磨練自己的方法杭州品牌設計論。浮躁要不得。
第二是持續(xù)的主動思考和學習。并不是事情做完了就結束了,要從有限的項目里敲骨吸髓,榨出足夠多的營養(yǎng)來。例如之前說的貼吧改版,給我很大的啟發(fā)是這次在用戶運營上做得不錯,和版主、用戶進行了大量的溝通、引導。其實也有不少版主提出意見,覺得改版后自己管理內容的壓力加大了。但我們和他們不斷溝通,打消顧慮。這就讓我認識到,一個大型的產品改版應該如何操作才能使得過渡最為平滑,不能90%的路走完了,最后一步摔得鼻青臉腫。很多企業(yè)的創(chuàng)新不是輸在產品上,而是輸在推廣這最后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上。而搜索答案置頂的那一次創(chuàng)新失敗給我的一個教訓是,前期的沙盤推演還是做得不足,出現了盲點。如果我們再多做一些沙盤推演,可能就不會讓這個產品上線。
第三是既要培養(yǎng)直覺判斷,也要建立成體系的科學方法論。常人不要想著一口氣變成喬布斯,能把直覺判斷和效果數據做經常性的對比驗證,并從驗證中不斷修正和提升自己的判斷力,我認為就已經足夠出色了。
本文經《中歐商業(yè)評論》授權轉載,未經許可進行轉載,《中歐商業(yè)評論》將保留法律追溯權利。
在品牌經營過程中,成功品牌之所以區(qū)別于普通品牌,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——成功品牌擁有家喻戶曉的知名度,消費者能在第一時間回憶起品牌名稱。更重要的是,能夠突出品牌個性與價值,與消費者身份、品味相符。
(2022-04-15)包裝設計、飲料包裝
(2022-02-15)杭州,2025年7月6日 – 杭州石特廣告策劃有限公司憑借卓越的品牌策劃與視覺設計實力,成功簽約浙江中昌水處理科技有限公司6本系列宣傳畫冊設計項目。該項目體量龐大,總頁數近百頁(P),是石特廣告在工業(yè)制造與環(huán)保科技領域品牌形象塑造的又一重要里程碑。
(2025-07-06)